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经验分享 | 杨璟:《羽毛球》

杨璟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2-06-09

课程思政是通过课程承载思政,将思政寓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体育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但能够充分地自然融合,而且呈现出显著的效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目标与“育人为本”“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结合,做到知识技能的传授、素质培养以及价值引领相结合,积极有效地推动我校羽毛球课程思政的建设。

一、创新课程设计

1、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



2、扩宽实施思政教育的途径:

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有活动载体,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技能学习、素质练习以及教学比赛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行挫折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实践活动,来扩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学生们在课下按小组讨论交流,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编排、组织羽毛球趣味活动,将课堂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生裁判实践活动的加入,生动具体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还培养学生公平公正,严谨认真的态度作风。

课时安排对照表



案例一

通过课上学生自主编排的“接龙”游戏,学生改变了散漫,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专注、有凝聚力。每一次配合成功,每一分激烈争夺,每一次对抗获胜,都来自于每个人的配合协作,体育运动离不开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展现促进体育能力的提高,而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积极意义。

案例二

羽毛球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通常是以理论讲解和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的,学生感觉比较抽象和枯燥,实际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使每个学生在担任裁判工作时,感受到每一分、每一局、每一场球都和自己做出的判定息息相关,在责任感的驱动下,端正态度,做到严谨认真,公平公正。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技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和课程总结反馈,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羽毛球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积极的肯定。

案例一

个别有羽毛球基础的学生,因自身水平较高,会出现嫌弃水平较低同学的现象,缺乏团队精神。教师在安排比赛中适当设置困难,注意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感受能够帮助他人,鼓励他人,一起获胜的成就感。

案例二

在课堂中表现出不自信、紧张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辅导、带领等手段多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练习,使建立学生信心,主动积极参与活动。

案例三

在课堂练习和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引导,注重思想意识的提升。

三、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结合校园文化生活、课堂、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营造氛围,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运行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体育健康活动。

3、创建体育精神类的课程资源。例如通过网络资源整理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彩赛事、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视频专辑等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使思政教育生动感人。

4、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培养人的过程和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思想意识和精神上激发、唤醒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热爱体育运动,积极主动投入。

内容来自:教务处

作者:体育部 杨璟

责任编辑:张帆  审核:李绪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